首页    新闻中心    正文

历城:让优秀文化成为发展之魂

2018-03-26 09:05:12  来源:济南日报

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前时代主题。
党的十九大提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传统文化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
近年来,历城区委宣传部大力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该区以“国学堂”为平台,以“读经典、做好人”等主题实践活动为引领,以评选表彰群众文化领头人为带动,为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搭平台、建渠道、找方法。目前,该区以国学堂、孔子学堂、道德讲堂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学习平台基本覆盖辖区所有街镇和区直部门;志愿讲师队伍开展讲座40余次,听课群众达到5000余人……学习弘扬传统文化在历城区已实现全民化、常态化、长效化。
而文化的浸润更提振了该区居民群众、党员干部的精气神、凝聚力和向心力;文化作为全区经济发展“助推器”、社会和谐“黏合剂”的作用越发明显。2015年,该区赢得“全国文化先进单位”国字号荣誉;2017年,在济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历城7个测评点实现“零失分”。
搭建平台满足传统文化学习需求
历城区作为历史文化大区和省会现代化中心城区,与经济快速发展相对应的,是居民群众对文化的“渴求”。为此,该区积极搭建居民群众、党员干部传统文化学习平台,在街镇和区直部门建设国学堂、孔子学堂和道德讲堂。
在全福街道南全福社区,记者看到该社区“国学堂”外面挂着道德讲堂、未成年人帮教基地、社区文化中心、家长学校等牌子,墙上还贴着一张“课程表”:传统茶文化、书法讲授、端午节文化……几乎每天都有课上。“每周课都不一样,只有书法课是固定的。社区来上课的居民热情很高,来晚了都没地方坐。”南全福社区的工作人员说。
同南全福社区一样,历城区共在机关事业单位、农村、社区、学校等建成历城国学堂70余处。为规范建设,该区为“历城国学堂”量身制定了“五有”标准:即有统一标识、有固定场所、有必要设施、有规章制度和有规范程序;统一制作了包含儒释道等传统文化元素的展板。而针对过去学习传统文化不科学、不规范等问题,该区为国学堂设计了必备和自选两个环节的规范性学习流程:必备环节分为5分钟诵读经典,大声朗读经典书籍、篇目原文,讲解原文含义;1分钟自省自悟,根据所学内容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同时思考如何改正提高。自选环节是除了必备环节外,各单位再选择适合自身的形式开展国学经典学习交流活动。
除了历城国学堂,历城区还建成孔子学堂9处。传统文化学习平台搬到了居民“家门口”,群众传统文化学习的参与度、热情度提高了,传统文化也自然而然渗透到了居民的生活中。